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淡水河左岸綠色走讀行動教師研習營─擴大左岸綠色風潮

文/張菁砡(淡水河左岸綠色走讀行動計畫主持人,自然名:鯨魚)
圖/吳慧倩(淡水河左岸綠色走讀行動計畫小組成員,自然名:天空)


「雖然我不相信沒有種子的地方,會有植物冒出來;但是,我對種子懷有大信心。若能讓我相信你有一粒種子,我就期待奇蹟的展現。」~ by 梭羅

    「淡水河左岸綠色走讀行動」就是那一粒環境教育的種子,如此微小的開端──像似一粒細塵般,卻可能是巨樹的起源。
我們所做的,不僅僅是帶領孩子們走進社區,畫一張地圖,更是帶著他們練習觀察、關心身處的環境變化,學習改變環境的方法,讓綠色種子落地扎根。我們相信這顆種子會在將來的某一天發芽,更堅信自然給予人的力量,會帶領人類走出生命的困頓。
因為這樣的相信,2011年開始,荒野保護協會與花旗銀行合作「淡水河左岸綠色走讀行動計畫」,藉由過去五股溼地守護經驗的累積,透過教育的推廣,讓更多淡水河左岸(三重、五股、蘆洲、八里)地區的學童和居民,得以接觸、認識與關心環境,以產生在地情感連結,提昇社區認同感。期培養在地人對環境的認識與重視,讓淡水河生態守護機制更臻完整,每個人都成為環境守護者,才得以落實環境永續的目的。20126月,經過三個學期,共有3所學校12個班級,300多名學生參與淡水河左岸的校園、社區與水岸空間,親身體驗踏查與訪談完成走讀任務。20127月,為促進淡水河左岸在地環境守護的力量,荒野擴大舉辦淡水河左岸學校教師研習,藉教學模組分享與實作課程,提供教師參與及瞭解淡水河左岸綠色走讀行動計畫。
兩天的研習營相當緊湊,課程開始由理事長阿孝老師生動的圖文分享淡水河的生態願景,接續介紹左岸走讀行動的多元學習教案,包括「世界綠色風潮」介紹國際綠色生活地圖的行動力;「小蝸牛去旅行」以蝸牛的步伐認識環境;將自己縮小化身為「毫髮人」,進行微棲地生態觀察體活動;第二天的「我在左岸發現綠生活」,透過闖關的方式,以綠色思維來檢視認識八里左岸的人文生態景點,理解與反思環境演變的歷程;認識綠活圖ICON,思索討論尋找永續生活的可能;從個人觀點出發,到團隊合作完成繪製綠色生活地圖,短短兩天的研習營,讓學校教師打開環境的覺知力、思考力與行動力,並且討論將走讀行動融入學校課程的可能性。
整個教師研習營最精彩的莫過於課程尾聲的座談會,邀請曾經合作的忠義國小三位及大崁國小一位老師前來進行經驗分享,老師們對於綠色走讀課程的回饋如下:
「開始的合作動機只是想嘗試不一樣的課程,也很擔心孩子們無法完成目標,沒想到這些荒野老師比我們還會上課,也有孩子回應這是6年來他們最難忘的課」;「這10堂課更是提昇孩子環境敏感度的重要契機,對環境有所感覺才能形成環境行動的基礎;更因這課程,孩子學習互助合作、學習討論、學習探訪的細節與準備,更有孩子在過程中嶄露自己的特長因而建立信心,這些都不是校內課程中容易達到的目標,可是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需要學習的」;「老師們自己也放下平常嚴肅的形象,和學生們一起體驗生態遊戲,不知不覺中拉近和孩子的距離。尤其最後班級大PK賽,老師們全心投入,更激發出孩子無限的創造力與多元的展現,分享會上里長的參與,正是引導孩子學習參與公民行動的開始」。

老師們參與後的真切分享與肯定是意外的驚喜,給予走讀行動團隊最正面的激勵。事實上,老師的參與度才是此計畫的重要關鍵,老師們以身示教的投入和全力支持,更能帶動全班一起合作學習的正向學習氛圍。藉此,特別表達感謝參與的老師們,在教學時間外願意撥出時間給孩子和自己不一樣的選擇,讓我們有機會種下希望的種籽。

無論如何,環境問題的根源來自於人類價值觀改變,影響社會及生活方式結構性的改變,因此必須從社會及個人層面的反思與改變來解決問題。環境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將人類社會導向永續發展,期使能發展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必須從生活實踐開始。因此,課程規劃主要由藉過親身體驗和參與式學習,擁有深刻的學習和體悟,瞭解與環境之倫理關係,才能誘發採取行動,以提升整體環境的品質。

隨著近年八里左岸的發展、五股濕地重現生機,以及三重忠孝碼頭的開放,淡水河左岸的居民,有了越來越多與河川親近的機會。透過「淡水河左岸綠色走讀行動教師研習營」,期能邀請了更多學校老師、民眾從生活經驗中思考探索,居住於淡水河畔的我們與淡水河的關聯,因瞭解而關心,因關心而願意選擇最友善的生活方式,創造讓環境更美好的更多可能,希望透過越來越多師生、民眾的共同努力,讓淡水河變成一條流淌在你我生活與心靈裡的河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