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師生迴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師生迴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綠色走讀行動篇心得分享-集美國小515班小朋友




董尚霖:
  下學期,協會的老師們教我們進行美化校園的活動,我們第四組經過討論後決定為後操場盡一份心力,我們先去問總務主任,但我們屢戰屢敗,最後,總務主任讓我們對其中一個輪胎進行試驗,過程中我們有對一些地方進行變更,最後,經過幾個禮拜的努力,我們終於完成了,在綜合課時,我們上台報告,並且觀察別組和二班報告的結果。
  在這一學期當中,我學到協會追求的理念以集團隊合作的態度,在荒野課的學習讓我感觸良多,增加了我對環保的認識,希望能將這份環保意識帶出去,我希望能將協會的活動推廣給全校,讓他們了解到協會的理念,並且希望能一同深入探究協會,進入荒野保護協會的世界裡。

陳豐其:
  上學期的綠色走讀行動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採訪和畫地圖時,在採訪光明里里長的時候,里長很大方的拉椅子給我們坐,接受讓我們拍照、攝影、我們也問了里長很多問題,例如淡水河以前就這麼髒嘛,里長說不知道,後來里長的爸爸回來了,我們就問他同樣的問題,里長的爸爸就說,以前淡水河很乾淨,河裡面有很多魚,他常常去那裡找魚回去就可以煮一餐了。採訪完我們就回來集美國小準備開始畫地圖了,畫地圖時雖然我們發生了一些爭執,但最後都經過討論,意見就相同了。
  我覺得這次的環保行動很有趣,也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如果下次還有這種活動我一定還要參與。

劉士銓:
  下學期的活動是「校園改善」,是先觀察學校地形,再經過無數的討論,總算是討論出一個地點,還有荒野的老師提醒這次不會再是天馬行空,而是規劃經過總務主任同意後才能進行的行動,我們決定拍短片向低年級講解:不能把沙子播到旁邊的地板,不然害人跌倒,後果一定不堪設想。
  五年級這一年,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要謝謝所有老師一路陪我們大家走到這邊,在有困難的時候,引導我們要怎麼解決;在我們還沒有學到那麼多知識的時候,努力教導我們;在訪問的時候,跟我們說要怎麼做才是正確的,也謝謝導師安排我們上這些有趣的課。

李軒宇:
  在採訪和走讀的時候,我們有去訪問了很多老店,也知道了一些之前不知道的地方,而這些活動都很好,因為可以更進一步的認識這塊我們出生、成長的地方。
  現在我們的計畫已經成功了,也順利得讓長不好的花圃長得很好了,現在,我希望可以把這個活動繼續推廣下去。

王韋凱:
  到了下學期,我們想的提案是在輪胎底下放土,讓跑或走過去的人不會跌倒,而且下與時水也不會滿出來弄溼衣服、褲子、襪子還有鞋子,健康中心的衣服就可以捐出去給需要的人,學校也不用花錢去買醫療用品,省下的錢就可以買新書,修理學校的器材,小朋友就不會因為在那裡玩樂而受傷。
  我學習到許多保護環境的方法,這個活動也讓我了解淡水河以前的模樣,和現在的樣子,及淡水河對我們重要性。我很喜歡這個活動,我很希望下次還能再有這樣的活動讓我參加。

曾柏瑋:
  這次的走讀行動讓我知道學校旁有很多地方我都沒去過,甚至沒看過,經過了這次的走讀行動擴大了我的視野也增了我對三重早期的知識,經過這麼多的努力,也是有成果的,看來我這個五年級也沒有白過,終於要升上六年級了,不知道還有什麼事可以做?我的心裡好期待。

吳昀瑾:
  五年級的生活多采多姿,其中「環教行動」令我最印象深刻。還記得上學期時,在老師指導下,我們開始計畫所有行程;我們到外採訪相關人士;我們總是會有所紛爭,尤其是到了上學期末的「分享」階段時,我們必須要在短暫的時間內盡全力的想要如何介紹我們所畫的那張圖,雖然最後的勝利不是我們這組,但這次的經驗卻讓我更努力去做事,也讓我更專注在這樣的事情上。
  這個學期,我們做了更有意義的事,你知道是什麼嗎?讓我來告訴你,這次我們開始行動了。首先,我們在學校「參觀」,找出我們想要改變的地方。第一次報告時,我們和另一組要實施的行動地點相同,做的事卻不同。所以接著,我們二組一起討論,決定要合作一起拍影片。後來,我們就開始拍影片了,我的責任就是擔任「導演」,第一次和大家一起拍影片,這樣的體驗可真新鮮,之後我們要到各班去宣導,雖然不知結果如何,但是我們還是很有信心。
  這次能夠參與這樣的活動真得很值得,雖然花了很多時間和心力,但是讓我了解了很多有關我們社區許許多多重要的事情,更提升了我的觀察能力、解決能力、發表能力、領導能力等。我希望升上六年級時,還能有這樣機會,讓我們能夠做得更好。

楊語翎:
  五年級下學期我們要先討論在校園裡實施環教行動的計劃,我們討論出的環教題目是:移除後操場的輪胎,但是在我們要去問總務主任時,發生一個悲慘的結局,教室主任拒絕我們的想法,使我們感到非常的傷心,但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可是我們永不放棄,一直拜託主任,主任只好同意讓我們實驗一顆輪胎,而且那是用泥土和石子塞進輪胎哩,而不是挖掉輪胎,最後我們都完成後老師要我們一人畫一張圖,結合成一份簡報,接著上臺發表,那也是我們最後一次見到荒野老師。
  我覺得老師安排的這一項活動很好玩又有趣,我從沒上過這麼有趣的課,真希望下次還有機會,謝謝各位荒野老師。

郭敬筠:
  我很謝謝荒野老師教導我們國、數、自、社、英之外其他的知識,要不是老師有幫我們安排這種活動不然我們人雖然生活在臺灣,可是卻不知道我們的海洋、森林、樹木等已經被破壞了多少,所以真的很謝謝老師和荒野的老師那麼的有耐心的教導我們。

薛苡彤:
  這學期老師讓我們參加綠色生活地圖,其中主要的成果就是畫──綠色生活地圖。一開始我們覺得很難,但經過老師再三的教導,讓許多人慢慢了解,再經過許多個月,終於來到我們的踏查,大家即緊張又開心,每個人都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在這個路途中,我們訪問了里長、店家,還拍了許多照片,而這些這片代表了臺北的的種種變化。而我們也即將要將它畫在我們的地圖上,在繪圖的過程中,我們有許許多多的快樂、悲傷、生氣但我們都一一克服了。到了要報告的那一天,我們拿出了最好的準備,雖然不是第一名,但是我們都很高興有這個活動。
  下學期,我們又有了另一個目標,就是──綠色行動,我們將要改變一個我們覺得校園中需要補強的地方。我們選了後操場的輪胎區,原因是因為那里的輪胎有些都很軟,很容易讓小朋友受傷,我們先去問主任,但主任說那是學校的財產,所以不能移除。於是我們又想在輪胎的下面填上小石子,這次我們再去問主任:主任說我們可以實驗一顆,所以我們很開心。本來我們是要使用石子,但因大小不同,所以改成泥土,有時會挖得好一點,但下雨過後就浸泡於水裡,有時我們會吵架,但都會和好,在幾個月後,我們和二班一起報告成果。荒野老師們說大家都很努力,我們很高興,希望六年級還會有活動。
  在這個學期中我們學到了關於綠色行動方面的許多知識,除了讓我們了解到現在的困難之外,也讓我們學習到如何幫助地球,所以我們很開心有這次的活動。

吳倩:
  這學期的活動──校園改善,是要我們先觀察學校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討論出來後再和老師們討論,但是後來第1組和我們這組(第3組)要改善的地方一樣。第1組的想法:把沙坑裡的沙子移走,再放上木板,以後可以放書包,而我們這組的想法:也是把沙子移走,但不一樣得是我們要撒上一些土,最後在眾些植物。後來我們2組老師的幫助達成共識──拍短片,大家的想法是拍短片向各位大小朋友們宣導不要將垃圾丟進沙坑裡面或將沙子,最後66日那天全班要將過程發表給荒野保護協會的老師們和52班的師生們看,2班發表完後我覺得這實在太有趣了!

  我希望6年級還會有荒野保護協會的老師來上課,因為上這些課讓我瞭解更多我不知道的事,也讓我做到了以前不敢做的事。

集美國小惠方老師的課後分享




綠色走讀行動計畫是由師生共同參與的環境學習,歷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推動者,也是陪伴者..

惠方老師是去年暑假參加教師研習營的教師,也是集美國小515班的導師,謝謝她這一年的用心投入,精彩的詮釋了「教育」的意涵..

「教育」投入在教學中並尊重孩子的學習需求,寓教於樂;「教育」投入在生活中,從做中學


-------------------------------------------------------------------------------

今天的期末分享,感謝夥伴們給孩子們的支持與鼓勵。
因為自己的口條不好,心中有許多話想說,卻不敢上臺說。
就以這封信傳達我的感謝,再請您協助轉達參與的夥伴們,謝謝!
如果沒有這樣的行動機會,孩子們不會仔細觀察學校的偏僻角落,而只是對於這些角落視而不見;
孩子們不會知道自己能夠付出行動以改善空間,而只是認為校園維護管理是大人的事;
孩子們沒機會全程執行自己構思的計畫,而只是天天重複著上課、考試、玩鬧;
孩子們不會知道原來付諸行動後有許多意料之外的錯誤需要收拾,而只是天馬行空的以為自己所想的一切自然而然就會成功(或者大人就會幫他完成);
我相信還有許多微妙的收穫,在學生的心中泛起漣漪(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_^)。

當我帶著小朋友到後操場行動時,看到低年級小朋友三五成群的拿著塑膠袋,在後操場滿場撿拾垃圾,想要跟高年級大哥哥、大姊姊領獎品,內心感到驚喜:大哥哥大姊姊的影響力悄悄的散播出去了。
而孩子挖土時,看到蚯蚓、馬陸哇哇叫著,雖然嚷嚷著很害怕不敢看,但是寫環教日記時,卻仔細的描述出馬陸的斑紋及部分蚯蚓身上有紅瘤。
之前還不敢脫鞋子跟著我去踩落葉的孩子,現在卻趴在輪胎周圍,塞著小石子及泥土。
拍短片的那群人,從寫劇本、掌鏡到完成剪輯,全部都是自行分工完成,雖然這樣的短片離可以到低年級播放的程度還差一大截,但我樂觀的想著:只要再多點時間討論修飾,仍有機會產出更高品質的短片。

能夠有機會看到學生這麼多的能力,都要感謝夥伴們的陪伴及堅持,再次致上謝意!

惠方敬上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帶動學校環境教育的新行動-把綠活圖帶進教室之二




作者/紀智耀(新北市蘆洲區忠義國小老師) 

七年前在心中種下的種子,在今年6月終於開花結果,一個老師小小的心願,透過自身成長學習綠色生活地圖,帶給學童們不同的想法來觀察熟悉的校園。

一個課程是否可以長久推廣下去?是否能有效的落實在孩子的生活中,讓這顆「綠活圖」的小種子發芽?我想孩子心中的反射是最真實的。在隔週二的綠活圖課程結束後,我讓孩子在當天的小日記本上寫下上課的心得及最有印象的地方,孩子的反應通常是血淋淋,不知保留,直接挑戰你的教學內容及方式,有時讓教授者不僅覺得忐忑不安,有時也會讓講台前的你覺得顏面無光。但是教育不就是要能引起學習者的興趣,引起學習者的共鳴,才是好的教育嗎?

9月份的兩堂綠活圖課,孩子在第一堂課上提不起勁,感到無聊不想上,或許是下午第一堂課的關係,或許周公剛離開不久的因素,我擔心班上孩子的表現會讓荒野的志工阿姨感到受挫。有孩子在日記上寫到:「今天下午是荒野阿姨來教我們的第一天,原本我還很希望能快點上,不過我後悔了,…如果那兩堂課是上數學,我還會很開心…」;「今天下午上綠活圖課,說的是綠活圖的起源,上面有著漂亮的圖畫,…我覺得這是一件很難的東西。」;「今天的課一開始很興奮,不久眼睛閉上,搖搖頭讓自己清醒…有點無聊,不知這個課要上多久。」

當然,也有孩子表現出高度的興趣,「今天的綠色生活地圖讓我了解愛護地球的重要,也知道荒野的重要性。」;「…我喜歡這堂課,因為可以不用寫作業,可以看很多不同國家的影片。」;「我覺得今天的課讓我認識什麼什麼是綠活圖,也讓我知道綠活圖不只是環保而已,還有人文歷史方面,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新竹的綠活圖…,這是一堂特別又好玩的課。」

我告訴孩子,課程的安排原本就有起承轉合,不是每堂課都是遊戲,或是外出踏查,幸好荒野講師都是身經百戰的,她們都是有秘密法寶的。第二堂課,我覺得孩子甦醒了,投入阿姨為他們安排的漫遊與綠活圖ICON遊戲中。「今天是我第一次上綠活圖,上次我生病請假,但我沒想到這麼好玩與有趣…尤其是蝸牛探險的故事,今天的課程我十分開心。」;而上一次覺得無聊想上數學的孩子,他說:「我覺得這次比上次好玩多了,還認識許多ICON,…我想以後應該要多上這種好玩的課,…還有,我很期待能快點看看學校和ICON的連結。」這是一個極大的反差,但卻適合讓知識傳授者的老師反省,自己在上課的過程中,敢不敢讓孩子來評斷自己教授的內容?挑戰你身為老師的威權?

「我越來越喜歡綠活圖課了,因為沒有壓力,而且有『自然名』很酷,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就是超愛ICON的…」;「今天又輪到荒野協會的課,內容是教我們認識ICON,這些標誌雖然簡單,卻是國際通用,讓我也想要自創一個世界通用的ICON,…」;「今天的綠活圖很有趣,我喜歡這堂課,我們班很幸運,…,我終於了解『溼地』的重要性了,…」每個老師都喜歡聽孩子分享她的感謝,尤其是感謝的。這次的「淡水河左岸綠色走讀計畫」在新北市忠義國小目前發芽了。

整個計畫課程內容,接下來還有8-10次課,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實際體驗、踏查蘆洲區域,有綠色生活概念的足跡、人文歷史風貌。這次的課程不但是孩子受益,身為老師的我也受教了。教條式的課程沒辦法讓孩子的視野寬廣,公式化的教材無法跳脫一定的知識框架,如果老師自己能力不足,無法給孩子更宏觀的思想,那麼「教育」要如何做?「求救」是我們的本能,只是現在大家忘記如何叫了?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推廣課本以外的教育,用實際體驗的方法來刺激孩子學習,這是教育的目標,也是手段。

※ 綠色生活地圖小檔案
自1992年溫蒂包爾女士創作第一張紐約市綠色生活地圖(Green Apple Map)後,1998年荒野保護協會從美國先進世界組織(Modern World Design)引進「綠色生活地圖」(Green Map)這項發展至今僅十三年,卻已在三十五個國家一百多個城市蔚為風潮的國際性活動。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帶動學校環境教育的新行動-把綠活圖帶進教室



文/紀智耀(新北市忠義國小老師)

時間拉回今年六月,因為學年陳育仙老師的牽線,荒野協會推廣講師群和我們三位老師做了第一次「綠活圖」的接觸。過程中,對於將這次課程「淡水河左岸綠色走讀計畫」引進教室的實驗方案,三人心中其實是緊張與期待交織,緊張的是深怕無法勝任這次的實驗計畫,砸了學校與荒野的名氣;期待的是「綠色生活地圖」課程與學生之間不知會碰撞出什麼火花?學生對於綠活圖會不會有排斥,他們的接受度如何?種種問號縈繞心頭?

七年前,在學妹介紹與鼓勵下,參加荒野協會「綠活圖推廣課程」第二期,猶記得當年上課的內容及小組成員所繪的「四獸山綠色生活地圖」,當時心中曾經閃過將綠活圖融入學校教學的想法。沒想到時間一跳躍,隱藏七年的想法實現了,終於將「綠色生活地圖」結合學校課程、及在地文化,讓綠活圖教學出現在教室裡。

九月十七日式學校舉辦的「家長日」,也是一次向家長說明在正式課程中加入荒野協會「淡水河左岸綠色走讀計畫」的機會,順便讓家長了解課程當中所要傳達的綠色思維及綠色行動,突破學校教育中只重考試課程的框架,打開孩子的視野,用不一樣的角度來看故鄉的環境,認同家鄉在地文化。在獲得家長一致的認同下,我也就更加放膽去做,做一種「對孩子有益的教育」,培養一種孩子帶得走的能力。

二次課程下來,我從旁觀察、記錄孩子上綠活圖的反應,發現孩子一步一步掉進綠活圖的深淵中,他們喜歡上了,喜歡上這門課,喜歡聽聽阿姨隔週二帶來的綠活圖新知識,喜歡在綠活圖的課堂上發揮無限的創意。從側面的觀察中,我感覺到荒野

老師的用心,尤其在第二堂課上讓我眼睛為之一亮,以下將這堂課大略紀錄如下:
1. 首先,阿姨介紹自己的「自然名」,響亮亮的名字「翠鳥、曼波魚、天空」,接著簡單複習上次課程內容,並導入今天的主題:認識綠活圖ICON
2. 投影片上顯示的照片是圍繞在孩子生活中的蘆洲,終於在課堂中有聽到屬於他們最純真的回應了(原本還以為她們是啞吧!)
3. 發下ICON小圖卡教具,每人5張,進行綠活ICON發想遊戲,孩子主動、踴躍的搶著發表心中的想法。我印象中的教學課程應該是這樣,結果接下來是我今天很感動的一幕。
4. 投影片上出現一本繪本:蝸牛去散步,由這次綠活圖的男主角-小蝸,帶領孩子進行一趟漫遊。阿姨用這本繪本帶領孩子玩綠活ICON。哇!原本很生硬的東西,配合繪本的導讀、想法的激盪,剎那間ICON有生命了。
5. 隨著蝸牛的旅行,用蝸牛的眼界,孩子配合天馬行空的發表,將手上的ICON舉一反三的融入在繪本裡。在小蝸的旅行告一段落後,令人驚艷的謎底揭曉:原來蝸牛旅行的範圍只有一塊榻榻米大,孩子卻用30分鐘來分享這趟旅行中可能發現的綠活ICON。教學、思考、漫遊,放慢腳步看週遭環境,這不就是教室要營造的學習氛圍嗎?
6. 接下來,引進忠義國小放在校門口只為剪綵用的校園平面圖,這是一個實作課程,實作的方式是將這堂課所學到的綠活ICON,透過校園實際踏察、紀錄,完成一張「校園ICON大搜索」。這樣的模式剛好符合我在「教師專業社群」當中,所討論、學習、分享的「體驗式教育」精神,於是我利用下星期二沒上綠活圖課程的空檔,帶領孩子跑遍校園。

兩次上課時間,四堂課的指導與分享,讓孩子喜歡上了「綠色生活地圖」,荒野協會利用短短的180分鐘播下綠活的種子,而且這些種子發芽的機率逐漸提高,反觀,百年教育計畫,卻逐漸用考試侵蝕孩子的學習動機,身為教育前線的我們真的要好好思考?

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2012 大崁國小走讀心得



自從荒野保護協會來到大崁國民小學來講課,我對生態的態度變了
501黃煒煒
剛開始我很好奇,
好奇便會覺得好玩。
好玩便會努力學習,
努力便會學到ICON
學到ICON便會用在日常上,
用在日常上便會有成就感。
有成就感便會覺得很棒。


(501張仕昌)
以前的人在淡水河洗衣服,在那邊洗澡,所以淡水河對以前的人真的很重要。
(501曾家曲)
在團結的時候做好的報告是讓我最驕傲的,因為報告裡充滿了隊員們的心血結晶。
(504  洪豐富)

雖然中間有爭吵也有歡笑,更有遇到緊急事件。但是整體而言是非常快樂的。
(504華泓武)
我學習到綠色生活的環保觀念,也更愛護地球,重要的是,讓我深深的了解到分工合作的重要。
(504蘇心潔)
上了這門課後,我進一步的了解到八里的環境、人、事、物、八里的特色。再來,我更了解了環保的重要,環保應該要從生活做起,才會有綠色生活地圖出現。
(504王雅萱)
學到了有關水的知識,還有以前淡水河的模樣,我還知道了汙水廠是做什麼的。
(506陳竺君)
我們在在幾堂課程裡,學會了環保的重要,學會了團結的力量有多大。
(506曾湘雲)
這次的活動讓我更瞭解自己的家鄉,經由這次的踏查,讓我們知道要團體合作!!
(506游子宜)

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2011忠義國小走讀心得

演出當天我們也是非常有把握的,即使講錯台詞,我們也會不慌不忙的接著下一句,雖然只是一場小表演,但也發揮了不少我們團隊的精神呢!           
(607 /陳俞帆)

最讓我感到好奇的就是未來發展開空間,未來發展開空間很特別,因為別的ICON都已經建築好等著我們去找,可是這個ICON是要我們自己去發現尋找。          
(607 /林彥呈)

在我們腦海中,畫一張地圖是那麼的困難,但我們還是完成了一張美麗的地圖,上台發表是那麼的恐怖,但我們還是克服了。                       
(607 /李育宣)

回程的時候雖然腳很痠,但是我們全班還是聊起天來了,連荒野的老師都說我們班很快樂吧!
                                                                                                                                          (607/陳詩萍)

雖然樹種都一樣,但紋路,以及樹本身的特色都不一樣,就有如我們人一般,只要是正常人都有手,腳,五官,器官,但每個人的指紋,專長,興趣以及想法都不一樣。
 (610/林彤汝)

我在那小圈圈中看到了小蜘蛛和小螞蟻,可能是我們太「大」了,嚇到他們,他們才會慌張的逃跑。                               
 (610/鄭伊婷)

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事,不管是意見不合,吵架都有發生過...假設大家都各讓一步,也不會把時間浪費在「討論」這件事上。                    
(610/鄭伃晴)

大概是在三年級吧! 我就對環保有了基本的概念,可是要真正了解環保的意義和具體的實踏方法,這還是頭一次呢!                       
(611/莊棨翔)

可以暫時躲過成績的壓迫下喘一口氣,且我還可以吸收新鮮的空氣,而且我發現我們班比其他般更幸福(幸運)                             
 (611/李尉如)

中間難免有卡住的時候,但是我們還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了,而且我學到了,團隊出去是需要非常大的默契。                                                                         
(611/ 張楓靆)